作者:李韻涵、洪晶晶
“景德鎮是一座很特別的城市,我很喜歡,畢業后打算先留在這里創業。”來自韓國的留學生申智惠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學習了3年,如今準備與同學吳承澈一起留在“千年瓷都”江西景德鎮,成為一名“洋景漂”。
“這里是世界瓷都,陶瓷工藝技術是全球聞名的。”2014年,吳承澈前往景德鎮陶瓷大學做交換生。半個學期的交換生經歷讓他對景德鎮印象深刻,畢業后便申請了陶大的研究生。而申智惠因為教授的推薦也獲得了來陶大學習的機會。
在景德鎮生活三年,申智惠和吳承澈紛紛表示已經愛上中國文化,愛上景德鎮陶瓷。“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,比如我們都在農歷過春節、中秋節,在這里生活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陌生。”吳承澈說。
“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學習氛圍很濃,專業程度也很高,可以請教的老師也特別多,除了學校里的老師,還有窯房里的師傅,路邊搬運坯的師傅,工廠里拉坯的師傅等等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。”談起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學習時光,申智惠說,在韓國雖然也可以學習陶藝專業,但她更喜歡集中于某個課題,這里的學習方式更適合她。而且在景德鎮整個城市的人都是做與陶瓷有關的事情,方便學習和交流。
吳承澈也仔細對比了景德鎮與韓國的陶瓷文化和產業。他認為,景德鎮有很完整的工藝技術,每一道工序都有專業的人去做。“在我們國家,從泥巴到調釉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,做一個作品的創作周期很長,通常要經歷很長的實驗和調整時間。”
臨近畢業季,三年求學時光也接近尾聲,申智惠和吳承澈的雙人畢業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開展。一件件造型各異、色彩豐富的陶藝作品作為畢業答卷被呈現出來。在他們看來,這次展覽也展現了他們三年的學習成果。
“他們的作品用現代設計的思維與審美,呈現出對中國陶瓷文化的認同感,更顯示出他們對于陶瓷材料的熟練掌握。”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表示,兩人選擇留在景德鎮創業,是找到了自己的作品方向和奮斗目標。
申智惠告訴記者,剛來到景德鎮時,創作習慣和語言都給他們帶來了些小困難。最開始在這邊的窯房燒窯時,失敗率非常高,因為那個時候對這邊的泥性和釉都不太熟悉。而且在韓國1280℃就是高溫了,但是在景德鎮還只是中溫。所以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后,作品的燒成才穩定下來。
問及兩人對未來的規劃,他們表示:“畢業后想暫時留在景德鎮創業,家人也都支持我們留在這里。今后想以在景德鎮創作為基礎,做來往于中國和韓國的藝術家。”